【他山之石】李志义等|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标准构建:策略、框架与要求(下)
日期:2024-01-03  发布人:宣传部审核  浏览量:241

四、质量保障标准项质量要求示例

如前所述,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标准因校而异。确定质量保障标准项后,要根据高校自身质量目标、质量标准及质量保障现状提出质量要求。就图4给出的质量保障标准项,提出相应质量要求示例,供高校构建内部质量保障标准时参考。

(一)目标保障

1.质量目标

(1)人才培养总目标

质量要求:学校应明确学校层面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;培养定位和培养总目标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,体现国家、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,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。

(2)专业培养目标

质量要求:专业应根据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总目标,制定专业培养目标。专业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(5年左右)的工作实践,应该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。

2.质量标准

(1)专业培养质量标准

质量要求:专业培养质量标准通常与毕业要求相一致。学校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,制定明确、公开、可衡量的专业培养质量标准;专业培养质量标准是对学生学习产出的基本要求,是衡量学生能否毕业的学业基准。

(2)教学环节质量标准

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应是专业培养质量标准的分解,专业培养质量标准中对学生在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等方面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应在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中充分体现。

(二)资源保障

1.师资队伍建设

(1)师资队伍建设规划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;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对建设成效进行适时评估。

(2)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

质量要求:主讲教师、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数量应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;专任教师的年龄、学历、职称、学缘等结构合理,发展趋势良好。

(3)师德师风建设

质量要求:学校要把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,强化师德教育、加强师德宣传、严格考核管理、完善制度建设,落实师德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。

(4)教师教学水平

质量要求:教师教学水平应与培养类型和培养目标适应,学术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学术水平,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有更丰富的实践经验。

(5)教师教学投入

质量要求: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。学校应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,从制度上保障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。

(6)教师发展与服务

质量要求:学校应设置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或类似专门机构,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供培训、专业服务和技术支持;应建立教师教学奖励制度,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,不断提高教学水平;应有计划地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培训、进修机会,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。

(7)教师分类管理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制度,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,制定相应晋升、聘任、考核、奖惩办法及津贴标准;应改革薪酬分配办法,实施绩效工资,分配政策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,试行以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为导向的年薪制;应完善教师退出机制,教学效果差、学生反映不好的教师,不再聘任其担任教学工作。

2.教学基本建设

(1)专业建设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制定专业设置管理规定,严格规定专业设置论证、评议和审批程序,确保新设置专业符合学校办学定位,能够促进学校办出特色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、体现学科优势,具有足够教学资源,保障人才培养质量。

(2)课程建设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制定课程建设规划,明确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、政策措施与制度、资源保障等,能采取有效措施落实;应加强核心课程建设,建成一批一流课程。

(3)教材建设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制定教材建设计划,保障建设经费;应采取有效措施,加强教材研究和高水平教材建设;应建立教材编写、选用、供应等管理制度,保障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,应有必要的辅助配套教材。

3.教学设施建设

(1)实践教学设施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制定实验室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,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,以及政策措施与制度、资源保障,能采取有效措施落实。

(2)课堂教学设施

质量要求:课堂教学设施应满足课堂教学需要,符合教学改革要求。

(3)辅助教学设施

质量要求:辅助教学设施应服务于教学,满足教学要求,方便师生使用;应加强适应“互联网+”教学需要的设施和条件建设。

4.教学经费管理

(1)教学资源建设经费

质量要求:教学资源建设经费投入应满足教学资源建设需要,应保障教学资源建设规划中计划投入经费能得到落实。

(2)教学日常运行经费

质量要求: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应满足日常教学需要,教学日常运行支出至少应达到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(2010)》的合格标准。

(三)过程保障

1.培养方案

(1)制订与修订

培养方案要突出学校人才培养特色,对于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,要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,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,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;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,要强化实践教学,突出实验实训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,着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。

(2)执行与管理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,保障培养方案能有效执行;应制定培养方案制订与修订管理规定,明确制订、修订及审批程序。

2.教学环节

(1)课堂教学

质量要求:学校要实施“以学为中心、以教为主导”的课堂教学,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,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,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造传统课堂教学。

(2)实验教学

质量要求:应加大研究型、设计型实验比例,给学生创造更多自由探索的机会;应配齐配强实验人员,提升实验教学水平;应实行实验开放管理,给学生更多自主实验的机会。

(3)毕业设计(论文)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加强对毕业设计(论文)选题、开题、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;学术人才培养,毕业设计(论文)选题来自教师专业实践和科研课题;应用型人才培养,毕业设计(论文)选题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需要、实行校企“双导师”;应加强毕业设计(论文)过程指导,对指导教师资格和每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要有限定。

(4)实习实训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。应用型人才培养,学校要与企业、行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。应加强过程指导,切实增强实习实训效果。

3.全方位育人

(1)思政教育

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,强化“思政课程”和“课程思政”建设,形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以及课程思政优秀教师。

(2)第二课堂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充分重视以社团活动、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、课外科技活动与科技竞赛、文艺活动、各类讲座等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,建立并不断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。

(3)学风建设

质量要求: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风建设,教育引导学生爱国、励志、求真、力行;制定学风建设规划,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;力求学风建设成效显著,引导学生学习目的明确,学习态度端正,学习风气浓厚。

(4)体美劳教育

质量要求:学校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,采取切实有效举措,深入推进体育、美育教学改革;加强劳动教育,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;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,学生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。

(5)个性发展

质量要求:学校应注重因材施教,关注学生特点和个体差异,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;应建立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,开展辅修专业、双学位专业培养。

(6)指导与服务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生指导服务体系,配备专门教师,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条件,开展学业指导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、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,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,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等,帮助学生成长成才。

(7)招生与就业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加强招生与就业工作,将招生与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环节来抓;加强就业指导服务,完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;加强创业教育,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,以创业带动和促进就业。

4.教学改革

(1)规划与措施

质量要求:学校应有明确的教学改革总体思路,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;采取有效措施,激励和促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。

(2)培养模式改革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,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形成人才培养特色。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,推进产教合作,试办产业学院。

(3)教学模式改革

质量要求:学校应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,推广研究型、探究式、混合式、翻转式教学,促进教与学、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,探索实施网络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、个性化教学,实现从“以教为中心”向“以学为中心”的转变。

(4)强化创新创业教育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,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;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,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内容,将优质科研资源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;支持本科生在科研中学习,早进课题、早进实验室、早进团队。

(5)强化实践育人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强化实践育人理念,注重知行统一,切实加强实践教学,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;应积极探索与有关部门、科研院所、行业、企业等形成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,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,开展实践教育。

(四)管理保障

1.管理机构与队伍

(1)管理机构

质量要求:学校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,并明确各组织机构的管理权限、质量职责及相互关系,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组织落实、职责到位、顺畅高效。

(2)管理队伍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建立一支高水平、数量充足、结构合理的质量管理队伍,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检查、监督和指导。

2.质量监控

(1)日常质量监控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建立针对主要教学环节的日常质量监控制度(如教学督导制、学生评教制、教师评学制、实践环节过程检查制等)并有效执行,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。

(2)内部质量评估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建立针对专业、课程和实验室的定期内部质量评估制度,并能有效执行;内部质量评估应重视学生和校外专家的参与。

(3)管理评审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建立针对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管理评审制度并有效执行,该管理评审由校领导主持,按规定的评审办法、程序及时间周期,对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完整性、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。

(4)外部质量评估

质量要求:学校应积极利用校外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开展第三方质量评估,如开展专业认证与评估等。

3.质量分析

(1)质量信息跟踪调查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建立质量信息定期跟踪调查制度并有效执行,并采取科学、有效的方式保障信息的可信度。

(2)质量信息统计分析

质量要求:学校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质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,形成质量信息报告,并在不同层面公布。

(3)教学基本状态数据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,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,建立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,并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及时更新。

(4)人才培养质量报告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在质量监控和质量分析的基础上,形成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;该年度报告应在适当范围内发布,并报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。

4.质量改进

(1)纠正措施

质量要求:学校应针对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,消除导致质量问题和形成薄弱环节的根源,防止再次产生质量问题、出现薄弱环节。

(2)预防措施

质量要求:学校应针对潜在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,消除会导致质量问题和形成薄弱环节的根源,防止产生质量问题、出现薄弱环节。

(3)持续改进

质量要求:学校应利用质量目标、质量监控、质量分析、纠正和预防措施、特别是管理评审等,持续改进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性,不断增强质量保障能力。

5.质量文化

(1)培育与建设

应注重培养和提升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文化素养,注重将质量价值观融入质量保障体系和行为规范,注重将质量理念通过教学活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人才培养质量。

(2)成效与作用

质量要求:学校质量文化培育与建设成效显著;质量文化已在学校质量活动中发挥凝聚与引导、规范与约束、激励与促进等作用。

 

收藏本页